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全科医学长期健康管理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编号:JG17DB565)
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始于18 世纪的欧美国家,后逐步发展,现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二级学科,同样也是一个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的综合性学科[1]。全科医师在临床中也属于复合型人才,全科医师的培养覆盖了医学的诸多领域,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作为毕业后教育的一种,是全科医师培养的必由之路,高品质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是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重点[2]。然而,综合性探讨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甚少,本文旨在探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发展及现状
与国外学者研究相比,我国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晚,起源于19 世纪20 年代[3]。1989 年,原卫生部召开了“全国住院医生岗位培训办法”专题讨论会,有学者首次提出,住院医师培训将步入规范化。同年,有学者专门对基层医师的毕业后教育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基层医院送人参加规范化培训[4]。1993 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全科医学学科在我国的诞生[5]。1997 年,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同年,郑希相在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首次提到全科规培,他指出规范化培训量化考核要适应整个卫生行业,培养专科医师的同时培养全科医师[6]。2001 年,有学者首次提出我国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与国外对比存在的问题[7],包括人事管理问题、培训经费问题、专业学位授予问题、职称评聘问题等,并提出了结合我国实情的一些建议,后关于此类文章甚少。直到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变得刻不容缓,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得以重视。多位学者[8-9]阐述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与过程管理,提出一个合格的培训基地,要以规范的师资带教和标准化的培训过程为基础,以临床轮转为培训核心,同样,轮转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也是规范化培训的关键步骤。自此,许多学者开始针对全科医师规培展开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及方法、满意度等方面[10],同时也包括知识掌握自评等。
2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鼓励发展全科医师的政策下,全科住院医师规培工作初见成效,然而,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1 规培学员层次不一
规培学员最高学历层次不一,此类问题在全科规培中尤为突出,我院全科规培的住院医师在培的人数中,专科生占1.51%,本科生占18.46%,研究生占78.52%,博士生占1.51%,原因可能与全科的综合性有关,学员中有来自基层医院的乡村医生,社区医生,也有来自三甲医院的全科学科医生及健康管理者等。硕士及博士学历的住院医师多为毕业后直接考入规培,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缺乏工作经验,技能操作实践方面可能薄弱,相反,以专科及本科学历为主的社区医生,临床工作经验足,但是理论知识可能疏于学习及巩固,由于二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刻板的学堂教育可能并不适用于此。
2.2 全科医学住培基地设置不完善
全科医学作为起步较晚的学科,不被大众所熟知。许多人,包括参与全科规培的低年级学员,误以为全科只是单纯的所有学科的拼凑,且学习重点是掌握每个学科的概况,忽略了全科思维的锻炼及养成,原因可能与全科医学科的建立和定位有关。有学者研究,50%的基地尚未建立全科医学科室,有的即便建立了全科医学科的基地,其多半与其他科室混杂,或者工作范畴不是全科医学。有的基地仅设置了全科医学科的门诊但却没有设置病房,还有的设置了全科医学科室,但是人员很少;也有的基地以上均齐全,又不负责该院的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以上均不利于教学管理[11-12]。
2.3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根本保证[13]。全科住院医师的规培存在着其特殊性,其实习基地包括两部分,一是临床培训基地,多半在三甲医院临床科室进行,二是基层实践基地,多半在社区医院等,因此其教师队伍分为两部分。在我国三级医院中,重医疗科研、轻带教培训的现象普遍存在[14],教师带教积极性差,备课不充分,而基层的带教老师带教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带教老师未能掌握教学方法与技巧,对教学内容的重点不能完全掌握,带教随意性大,针对性也不强;教学查房更不规范,以上也同样和部分基地对带教老师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的培训有关。
文章来源:《全科护理》 网址: http://www.qkhlzzs.cn/qikandaodu/2020/0724/412.html
上一篇:谈谈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下一篇:俞慎初“咳喘五法”在社区临床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