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培养中医全科医师是落实深化医改,推进分级医疗制度的紧迫需求,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全科医生的数量6万余人,按社区卫生服务每万人配备2~3个全科医生计算,全中国需要30~40万全科医生。全科医生严重不足,已直接影响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因此急需社会与政府的支持[1]。随着医疗理念的转变,中国全科医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2];在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中,临床培训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医全科培训医生的质量和培养模式的成败。
为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师的培养和中医临床医师的培养工作,对中医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医生的临床培养工作进行探讨[3-8]。
1 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目标
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医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技能,还需有全科医学特征的知识和技能,如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一体化处理和保健康复、随访和家庭访问技能等,可以进行开展健康教育、卫生咨询、指导康复等,能够提供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还需要掌握中医临床的基本功,如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穴位贴敷、中药足浴、耳豆按压、中药灌肠、食疗等多种手段。
1.1 临床实践技能培养
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是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培养医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只有具备了此项技能,才能有效的给社区人群提供医疗服务。这种技能是通过临床实践而形成的解决疾病的能力,需要受培训医师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专科疾病的转诊,是中医全科住院医师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此项技能的培训与临床老师的带教和基地情况密切相关。
1.2 遵循社区医疗的特点,强化中医全科医师的培养
中医全科医师的培训应当遵循社区医疗的特点[9],社区医疗工作以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未分化疾病为主等,而不是疑难病或者难以诊断的疾病,老年慢性病占很大的比例;在培训过程中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关注,同时应开展综合评估,对患者进行全人管理,培训学员进行多学科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把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培训后的全科医师回到社区岗位后不需较长时间转换角色及思维方式就能适应。
1.3 重视整体诊疗思路的培养
在中医全科医师的培训中还应当重视整体诊疗思路的培养,充分了解常见病和慢性病、老年病的特点,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分类,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有效的区分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转诊;对于中医全科医师还需要进行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培训、开展功能康复训练培训、分层护理培训,临终关怀医疗服务模式培训,只有这样培训后的医生才能给予一体多病的患者有针对性的医疗指导综合处方,此处方不仅有治疗药物处方,还要有健康生活方式处方、合理运动处方等。
2 影响中医全科住院医师培养的因素
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影响中医住院医师培训活动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指导教师、住院医师、培养内容和培养基地,而提高指导教师临床带教质量,是目前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点,如何促进带教老师的带教积极性,不断提高发展带教老师的水平是需要不断努力的,同时需要通过临床教学活动开阔带教老师的视野。
3 提高中医全科住院医师培养质量的方法
明确了发展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临床指导老师的临床带教意识:
(1)积极学习住院医师医师培训的经验,规范带教老师临床实践型教学活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针对中医全科医学专业的特点,破解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
(2)从带教师资在临床带教中遇到重点和难点问题入手,围绕教学管理、思维训练、模拟训练、查房观摩、示范课程模拟、结业考核等方面,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
(3)强化全科医学的模式,开展医师人文培训,在医疗实践中树立共情意识,体现人文沟通。全科医学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该模式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与周围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宏观世界)相互作用,和系统内部(微观世界)调控,解决疾病和健康的问题。疾病不能与患病的人相脱离,患病的人不能与所在的环境相脱离,疾病涉及社会、心理、生物等综合因素作用,必须把“人”确定为医学关注的真正核心,而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的“疾病”;健康与疾病只是人的生命延伸过程中所伴随的现象,所以要强调提供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医患沟通教育。
文章来源:《全科护理》 网址: http://www.qkhlzzs.cn/qikandaodu/2021/0220/649.html
上一篇:浅谈汽车漆面护理技术
下一篇:容人之怪,给职场加上“防污罩”